产品困局
瑞典议会5日批准政府为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的电力公司提供2500亿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0.09美元)流动性担保的提案,以应对电力市场当前形势对国家金融稳定构成的威胁。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德国十分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去年德国55%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今夏这一比例下降至35%。社民党议会党团负责人马斯特称赞该决定是一个适当、务实的核电解决方案。
此前,韩政府已宣布今年冬季的节能目标——从政府机构到企业、个人,都力争将能源消耗降低10%。受俄乌冲突、西方国家对俄制裁影响,今年2月以来,欧洲能源供应紧张、电价和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全球能源安全也受到冲击。英国:做好冬日停电准备本月早些时候,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向全国发出通知,称冬季面临天然气短缺的可能性增大,尽管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但万一出现天然气供应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可能会在一些地区实施每日3小时的停电计划。对于朔尔茨的决定,自民党党主席、联邦财政部长林德纳表示,这一举措符合德国的切身利益。基社盟主席索德尔则对此感到失望。
除了延长3座核电站的运行时间外,朔尔茨还下令将两座褐煤发电厂的运行时间延长至2024年。接下来,德国相关机构将正式启动立法流程。万军称,由于中下游制造企业的产品主要依靠国内消费和出口,激烈的市场竞争限制了产品的涨价空间,迫使企业通过内部挖潜降费,尽可能地降低上游能源资源品涨价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有数据显示,今年6月至9月初,欧洲消费者支付的天然气价格几乎翻了一倍。包括意大利、波兰在内的15个成员国要求欧盟设置天然气价格上限,以应对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有媒体披露,美国公司每一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船可以赚到超过1亿美元的暴利。官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
民生压力越来越大,稍微处理不慎就有可能酿成更大动荡。世界已经进入了‘第一次真正的全球能源危机
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今年冬天注定难熬。围绕如何应对能源危机,欧洲各国众说纷纭。为了能安然过冬,越来越多欧洲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制造,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热毯、电暖器等取暖神器猛增。由此,消费品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可能远不及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涨幅,但中下游企业也会付出盈利空间收窄的代价。
万军认为,新形势下中国应加强与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间的沟通,确保海外贸易通道的安全。世界已经进入了‘第一次真正的全球能源危机。其中,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9月当月同比上涨2.8%。北溪管道天然气泄漏事故发生后,由于冬季按正常水平恢复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希望破灭,欧洲的天然气期货也一度再创新高。
有数据显示,今年6月至9月初,欧洲消费者支付的天然气价格几乎翻了一倍。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原油每吨价格同比上涨55.1%,进口成品油每吨价格上涨36%,进口天然气每吨价格上涨60.7%。
中国应如何应对?如果能源危机持续,对中国来说也将构成一定压力。这是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比罗尔给出的最新判断。
据中方统计,今年前8个月义乌出口电热毯等保暖用品1.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41.6%。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说,如果今年冬季是一个暖冬,欧洲也许能够熬过这个冬天,但欧洲仍将为能源短缺付出巨大的代价。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乌克兰危机在经济上的严重后果越来越多地转移到欧洲头上,欧盟或将逐渐与美国离心离德。在这一史无前例的危机中,谁受影响最大?几家欢乐几家愁全球能源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因为欧美制裁而离场,导致全球能源供应出现较大缺口。官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这场危机中损失最为惨重的恐怕莫过于欧洲。
德国和荷兰等国则表示反对,认为限制价格可能导致天然气需求上升、欧盟成员国难以在全球市场上购买到所需的天然气,继而影响能源安全。包括意大利、波兰在内的15个成员国要求欧盟设置天然气价格上限,以应对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
万军称,由于中下游制造企业的产品主要依靠国内消费和出口,激烈的市场竞争限制了产品的涨价空间,迫使企业通过内部挖潜降费,尽可能地降低上游能源资源品涨价对生产成本的影响。英国前首相特拉斯之所以被迫辞职,直接原因就是在通胀高企的情况下贸然减税,彻底犯了众怒。
能源账单接二连三地涨价,让居民苦不堪言。受能源价格飙升影响,欧洲的食品、服务价格也水涨船高。
目前,中国物价仍处于温和上涨状态。法国总统马克龙不止一次抱怨说,美国在出售天然气上搞双重标准,卖给欧洲的液化天然气售价是美国国内的三到四倍。有媒体披露,美国公司每一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船可以赚到超过1亿美元的暴利。应进一步完善能源资源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拓展替代进口渠道扩大对外投资合作,保障海外能源资源的稳定供给。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万军表示,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会显著加大中国的进口成本,使生产者价格指数持续维持高位,并可能使价格上涨压力沿产业链向中下游行业传导,从而推升社会物价总水平。民生压力越来越大,稍微处理不慎就有可能酿成更大动荡。
作为欧洲的盟友,美国却通过高价售卖天然气,在这场危机中赚得盆满钵满据路透社10月25日报道,比罗尔在于10月25日至28日举行的新加坡国际能源周(SIEW)上说,眼下欧洲进口的液化天然气不断增加,这将使市场趋于紧张,因为明年将只有200亿立方米的新液化天然气产品进入市场。
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10月25日表示,随着全球液化天然气(LNG)市场收紧和主要石油生产商削减供应,世界进入了第一次真正的全球能源危机。比罗尔称,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最近决定削减每日200万桶原油产量的做法是一个冒险的决定,因为IEA认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恰恰接近每日200万桶。
不断上升的通胀和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在内多种能源的价格飙升正在冲击欧洲的消费者。随着北半球准备进入冬季,能源价格走高且供应短缺的可能性对欧洲消费者来说是潜在的危险。比罗尔表示,目前的能源危机可能是能源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可用来加速清洁能源的发展,并形成一个可持续和安全的能源系统,能源安全是(能源转型)的头号驱动力,因为各国将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视为一种解决方案地处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地势平坦开阔,有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本届论坛以携手能源生态合作 共筑美好未来为主题,三方均展示了在新能源、生态农业技术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吉林省科技厅厅长李岩表示,三方在科技人才交流、技术合作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此次论坛将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带动创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加速科技创新步伐,共同提升产业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
日方代表以创造新一代可成长产业为题进行了演讲。论坛上,吉林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了已经全面启动的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不断推进的白城、松原绿电园区和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建设,一汽红旗E-QM5新能源换电汽车等项目建设情况。
韩方重点介绍了江原道产业现状,以及在洁净氢、水热能和电动交通等新能源产业方向的合作方案。韩国江原道尖端产业局局长金光振表示,期待东北亚三个地方政府,通过活跃的交流与合作,打造未来尖端产业技术中心。